医院科研能力是医疗水平的直接体现,推动医院科研创新也是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。在这方面,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鼓励机制。
对于医院而言,如何才能建立并完善科研创新能力?一步步实现中遇到了哪些痛点和难点?现有的阶段性尝试可以为业内带来哪些可借鉴的创新经验?
理念:科研与临床应该相辅相成
“一说科研好像就是和临床是矛盾对立的,就是做基础研究,这其实是误区。”徐建立指出,“医学领域既有基础研究也有也有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。其实在临床医疗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可能成为科研线索,所以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,不能一刀切,要根据医院定位,设置差异化的科研评价体系。”
为了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、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、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、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,近年来教育部、科技部先后出台了“除四唯”、“破五唯”的号召,并作出一系列配套部署。这为医院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医院科研应以带动学科发展为目的,与临床需求结合。在此基础上,建立多维的科研评价体系,加之覆盖全程的科研管理能力和绩效激励机制,医院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。此外他表示,最好的医生一定是临床和科研能力兼备的“医生科学家”。
医院人才的分类包括临床型、科研型、学科型多维类型,不同人才应当进行分类管理。不能一谈到科研,就是学术领军人。一个护理人员,他发明了翻身护理床,很快形成专利,也教科研。所以科研是需要全员参与,建立科研氛围,创新驱动的。”
关于备受关注的科研与临床的关系问题,宋纯理借用《巴斯德象限》一书介绍,“科研应当包括基础研究、应用基础研究、真实世界研究和产品研发。对于大型医院而言,不能仅仅停留在治疗病人阶段,还应该利用科研技能把临床问题、疾病问题转化为文章、专利、指南、产品,这是大型医院应当肩负的使命和责任。”